磷化氢熏蒸的基础介绍及其主要特性、检验效果 2
	
2.3 环境因素的影响
2.3.4 粮堆的影响
孔隙度大的部位磷化氢易于扩散,反之亦然。
谷蠹的危害可降低局部的孔隙度。
2.3 环境因素的影响
2.3.5 粮食对磷化氢吸附的影响
粮食种类
粮食水分
2.3 环境因素的影响
2.3.6 密闭情况的影响
密闭是进行熏蒸工作的前提。对于磷化氢来说,杀死害虫需要保持较长的暴露时间,为保持有效浓度,需要更好的密闭条件。
	
	
	 
		 3.1  抗药性及其产生原因
	 
		 3.1.1 耐药性和抗药性
	 
		耐药性(tolerance)
	 
		    害虫**接触某种杀虫剂所表现出的抵抗能力。也称为天然抗性。
	 
		抗药性(resistance)
	 
		 
	 
		    由于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而引起昆虫对药剂抵抗力的不断提高,*终导致防治失败,防治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药剂的品质及使用方法的不当,而是由于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发生了遗传性的改变。
	 
	
	
	
	 
		 3.1  抗药性及其产生原因
	 
		 3.1.2 害虫产生磷化氢抗性的原因
	 
		长期单一连续使用磷化氢,并且缺乏浓度检测、实际熏蒸时间不够等。加上熏蒸场所气密性差,达不到有效杀死害虫的浓度Ct值,从而使害虫接受抗性选择。
	 
		操作方法不当,表现在施药点不均匀、施药量不够等方面,使害虫接受亚致死浓度的选择作用。
	 
		熏蒸期间,对于用薄膜覆盖了的粮面以外的空间,一般都缺乏措施消灭其中潜藏的害虫,使这些害虫接受了一定量的磷化氢选择。
	 
		缺乏熏蒸成败的判别标准,习惯上以成虫死亡为标准,但这并不能说明害虫各虫态都已全部死亡。
	 
		 
		
		 
			 3.2 中国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发生状况和抗性分布
		 
			 
		 
			    说明:抗性倍数(系数)是被测群体的致死中浓度( LC50)与敏感低抗性群体的致死中浓度( LC50)的比值。
		 
			    一般认为:1~5倍无抗性或敏感,仅是耐药力变化或操作测定误差、5~10倍为低抗性、10~40倍为中等抗性、40~160倍为高抗性、160倍以上为极高抗性。
		 
			 
			
			 
				3.3 储粮害虫抗性治理策略与措施
			 
				 
			 
				  加强抗性监测;
			 
				  尽量不用或少用杀虫剂(缓和治理);
			 
				  换用或轮用不同机制的杀虫剂;
			 
				  提高杀虫效果(饱和治理);
			 
				  杀虫剂的混用;
			 
				  增效剂的应用。
			 
				 4.1 磷化氢在粮食中的残留情况
			 
				 
			 
				   磷化氢熏蒸粮食后,会有一部分残留在粮粒上,这些残留物有两类。
			 
				 
			 
				    一类为挥发性残留--物理吸附,
			 
				    另一类为非挥发性残留--化学吸附。
			 
				4.1 磷化氢在粮食中的残留情况
			 
				 
			 
				    挥发性残留主要是由粮食的物理吸附作用造成,这些残留物经过熏蒸后的通风散气,即可明显下降。
			 
				    非挥发性残留物主要是磷酸盐和次磷酸盐,但目前尚无它们会引起卫生学问题的报导。
			 
				    非挥发性残留是由化学吸附作用造成,不会随通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1 磷化氢在粮食中的残留情况
			 
				 
			 
				对磷化氢的吸附,水分越高则吸附越多;
			 
				低温会增加磷化氢的物理吸附量;
			 
				在高温高水分的情况下,磷化氢明显不可逆地被化学吸附;
			 
				磷化氢被吸附的数量随熏蒸时间增加而增加。
			 
				    粮食对磷化氢只有轻微的吸附,且吸附的大部分可在通风散气后除去。残留的部分与粮食内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主要降解为磷的低氧酸如次磷酸或亚磷酸,次磷酸或亚磷酸毒性物质分级属于微毒(实际无毒)级。
			 
				    所以,目前国际粮食贸易中视磷化氢熏蒸处理后的粮食为无有害残留粮食。一般说来,磷化氢对粮食食用品质和种用品质均无**影响。
			 
				 4.3 磷化氢在粮食中的残留标准和残留分析
			 
				    GB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规定磷化氢在粮食中的*大残留限量,以磷化氢计为不大于0.05mg/kg,即0.05ppm(以原粮计)。
			 
				    磷化氢在粮食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GB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磷化物"的分析法进行。
			 
				5  磷化氢对人的影响
			 
				 
			 
				 磷化氢是剧毒气体,对人的毒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抑制神经**,刺激肺部,引起肺水肿和使心脏扩大。其中,以神经系统受害*早且*严重,还会影响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肝脏。
			 
				   磷化氢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中毒,不能通过皮肤吸收。
			 
				轻度中毒:**、**、乏力、鼻干、咽干、胸闷、咳嗽、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窦性心动过缓、低热等。
			 
				中度中毒:除以上表现外,可伴有下列情况之一,即嗜睡、抽搐、肌束震颤、呼吸困难、肝脏损害或轻度心肌损害等。
			 
				重度中毒:除以上表现外,并出现昏迷、惊厥、肺水肿、呼吸衰竭、明显心肌损害、严重肝损害等。
			 
				 
	
		 
			
	
 
    



